西安首次集中发现战国积石墓
中新社西安11月5日电 (记者 阿琳娜)陕西省考古研究院5日对外发布,西安考古人员在西安张家坡墓地发现25座战国积石墓,首次系西安首次集中发现战国积石墓,集中积石为研究战国时期周边族群与秦人的发现融合提供了全新的实物证据。
据了解,战国本次在张家坡发掘了309座战国墓葬,西安从墓葬形制、首次葬式和随葬品组合来看,集中积石墓主多为秦人,发现墓葬之间打破关系极少,战国应为一处有规划的西安公共墓地,其中积石墓展现出一定的首次特色。
图为在西安张家坡墓地发现的集中积石积石墓。 (资料图,发现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这些积石墓的战国墓向、葬式、随葬品均与周围其他墓葬无异,在葬俗上采用了秦人特色的西首、屈肢葬式,并随葬具有秦文化特征的器物,但在生土二层台上或墓底放置了大量河卵石。
目前考古研究表明,由鲜虞族建立的中山国在战国时期流行积石墓的葬俗。本次发掘的积石墓,在形制上与中山国灵寿城、行唐故郡周边同时期的积石墓存在一定相似之处,墓主可能为鲜虞或白狄族(后)裔。
专家介绍,这一现象或反映出这些少数族裔长期生活在秦地,受秦文化影响逐渐产生了文化认同。墓中保留积石的做法,则可视为他们对本族先祖文化传统的一种延续与精神寄托。
图为西安张家坡墓地出土的文物。 (资料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这批墓葬展现了战国时期文化融合的图景,墓主在日常生活和葬仪主体上已完全秦化,却通过积石这种特殊方式,保留着对自身文化传统的记忆,为研究秦人人群构成、文化认同等问题提供了宝贵材料,是中华文明统一性、包容性的有力实证。
此外,考古人员还在张家坡墓地发掘214座唐代墓葬,其中包括一座西安首次经科学考古发掘发现的唐代塔墓,为研究佛教信仰与中国传统观念的融合过程提供了重要材料,是佛教中国化的重要实证。(完)
(责任编辑:焦点)
-
连续七年,美国企业依然在进博会参展面积位居第一。这其中,既有霍尼韦尔、高通这类连续八年“打卡”的老朋友,也有甜点品牌Kabod这样的新面孔亮相。面对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和贸易政策的反复,中国给出的回应是
...[详细]
-
中新网11月5日电(燕新台)正在大陆走访的台湾网红“馆长”陈之汉,于3日抵达其此行最期待的行程地——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坂仔镇心田村,兑现了行前对网友的承诺:帮助赖清德“寻根”。据台湾“中时新闻网”报道
...[详细]
-
中新网杭州11月4日电 (钱晨菲 郭晨凯 高先觉)4日,记者从浙江海警局获悉,一起涉案金额逾8000万元、未经合法检验检疫货品1400余吨的冻品走私案一审宣判。据悉,浙江海警从一张小小的快递单找到突破
...[详细]
-
东西问丨何宏:从臭鳜鱼到鲱鱼罐头,世界美食为何 “臭”味相投?
中新社合肥11月5日电 题:从臭鳜鱼到鲱鱼罐头,世界美食为何“臭”味相投?——专访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厨艺学院教授、饮食文化与烹饪营养领域专家何宏中新社记者 赵强臭鳜鱼、纳豆、鳐鱼酱、蓝纹奶酪、鲱鱼罐头…
...[详细]
-
11月7日迎来立冬节气暖火温汤、围炉相拥负喧闲眠、初雪白头你的立冬朋友圈文案来啦请查收~1.时节虽有冷暖,处处皆有清欢。2.好日常在,新冬不寒。3.冬天拍了拍我说“又见面啦”。4.希望这个冬天,爱与运
...[详细]
-
东西问丨何宏:从臭鳜鱼到鲱鱼罐头,世界美食为何 “臭”味相投?
中新社合肥11月5日电 题:从臭鳜鱼到鲱鱼罐头,世界美食为何“臭”味相投?——专访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厨艺学院教授、饮食文化与烹饪营养领域专家何宏中新社记者 赵强臭鳜鱼、纳豆、鳐鱼酱、蓝纹奶酪、鲱鱼罐头…
...[详细]
-
中新网11月1日电 据“藤县应急”微信公众号消息,2025年11月1日7时45分许,广西梧州市藤县古龙镇街区一民房发生火灾。梧州市、藤县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消防、应急、公安、卫健等部门以最快速度抵达
...[详细]
-
中新网11月4日电 据“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4日消息,中央网信办发布关于开展“清朗·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的通知,详情如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网信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网信办
...[详细]
-
中新网11月5日电 11月5日,国务院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有记者问,台行政机构负责人卓荣泰日前抛出两岸高层交流“四个前提”,声称只要大陆“不设前提、不扣帽子、不坚持台湾是其一部分”,并以“‘中华民国’
...[详细]
-
中新网怀化11月2日电 (付敬懿)湖南省怀化市公安局鹤城分局11月2日发布警情通报,该地发现疑似贩卖婴儿的犯罪线索,截至1日晚已抓获4名犯罪嫌疑人,成功解救3名婴儿。11月1日12时许,怀化市公安局鹤
...[详细]

为什么献血400ml没事,失血400ml却很危险?
柴怼怼恶意营销碰瓷“胖东来” 案件详情披露
郑丽文就任国民党主席 马英九泪目、连战勉励、洪秀柱建言
外媒:泰国为泰党选出新任党首
杭州迟桂花飘香 探访郁达夫小说《迟桂花》诞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