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票最低4折!1300余趟列车淡季打折
中新网北京11月7日电(李京统)记者从国铁集团客运中心和相关铁路局集团公司获悉,火车近期,票最铁路部门对130余条线路的低折淡季打折1300余趟动车组列车票价加大打折优惠力度,最低实行4折优惠。余趟
资料图 来源:中国铁路微信公众号国铁集团客运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列车调整后,火车相关动车组列车的票最执行票价以铁路12306显示的公布票价为上限,综合考虑区域、低折淡季打折淡旺季、余趟时段等因素,列车实行不同幅度的火车折扣,对一些旅时较长、票最客座率偏低的低折淡季打折列车执行票价进行较大幅度打折,对一些旅速较快、余趟长期供不应求的列车列车执行票价进行较小幅度打折或不打折,推动形成不同旅速、不同价格、不同运行时刻的差异化客运产品体系,充分体现优质优价、公平合理的原则,努力为旅客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出行选择。
近期,相关铁路运输企业在深入分析当前客流规律和市场需求的基础上,优化调整动车组列车票价,对沈佳、京哈、渝厦等130余条高铁线路的1300余趟动车组列车票价进行打折优惠让利,其中,学生、儿童、残疾军人、伤残人民警察、残疾消防救援人员等特殊群体旅客继续享受“折上折”,最低4折优惠。
例如,哈尔滨局集团公司对管内22趟动车组列车票价实行最低4折优惠,北京局集团公司对京雄、津兴城际和京哈高铁等线路的部分动车组列车票价也实行最低4折优惠。
此外,铁路部门对部分旅时较短、时刻较好、供不应求的动车组列车的执行票价进行较小幅度打折或不打折。以二等座为例,如北京南至上海虹桥的G111次实行周一9.5折、周二至周日9.1折执行票价。
铁路部门提示,相关折扣动车组列车车票已陆续开始发售,旅客朋友可登录铁路12306网站(含客户端)或通过铁路车站查询购买。下一步,铁路部门将根据市场需求和客流变化,持续深化市场化票价机制,动态优化调整动车组列车票价,努力提升运输服务品质,为广大旅客提供更好的出行体验。(完)
(责任编辑:时尚)
-
中新网11月5日电 11月5日,国务院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有记者问,台行政机构负责人卓荣泰日前抛出两岸高层交流“四个前提”,声称只要大陆“不设前提、不扣帽子、不坚持台湾是其一部分”,并以“‘中华民国’
...[详细]
-
中新网11月5日电 11月5日,国务院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有记者问,台行政机构负责人卓荣泰日前抛出两岸高层交流“四个前提”,声称只要大陆“不设前提、不扣帽子、不坚持台湾是其一部分”,并以“‘中华民国’
...[详细]
-
11月9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将在广州举行。开幕式及赛事举办期间,广州地铁将从运输组织和客运服务等方面采取专项措施。今年以来,广州已顺利开通地铁十号线、十二号线东段和西段、十三号线二期鱼珠至天河
...[详细]
-
编者按进入11月,一年一度的“双11”购物节进入冲刺高潮。今年的消费战场,你是果断“剁手”清空购物车,还是佛系旁观?年轻人的消费姿态愈发理性,这份转变背后藏着特定的消费逻辑与生活考量。今年,国补成为消
...[详细]
-
中新网珠海11月7日电 (记者 王坚)为期三天的2025中国海归创业联合体年会7日在珠海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落幕。论坛期间,举行了广东省海归创业联合体授牌仪式,标志着海归创业力量在广东的进一步凝聚与壮大
...[详细]
-
中新网11月7日电(钟新军)据美国《新闻周刊》4日报道,俄高官称俄方向委内瑞拉提供了防空系统。而随着美国在加勒比海地区加快军事部署,对于委内瑞拉拥有的俄制先进武器装备,西方媒体也纷纷展开分析解读。当美
...[详细]
-
吴晓璐近日,江苏南方卫材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卫股份”)披露的一份实际控制人与前财务总监的内幕交易行政处罚决定书,在资本市场激起千层浪。两人因提前得知南卫股份2022年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将被出具
...[详细]
-
为什么献血400ml没事失血400ml却很危险?医学最忌“不考虑条件的等量代换”下面我们从四个维度看看“献血400ml”与“意外失血400ml”的区别有无准备:一场“彩排”与一次“突袭”献血提前一周清
...[详细]
-
当“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成为政策明确导向,银行业正迎来一场从竞争逻辑到发展模式的深刻变革。2025年以来,多地银行业协会与银行机构密集出招,从行业自律到机构实践,“反内耗、提效能”的共识逐步凝聚。
...[详细]
-
中新网11月7日电 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微信公众号消息,检察机关依法分别对黄卫东、辛卫平、杨一中、戴中亚提起公诉。安徽检察机关依法对黄卫东涉嫌受贿案提起公诉日前,安徽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原
...[详细]

酒店预订增超100% 全运会带火大湾区文旅市场
极具震撼力!十五运会开幕式最新“剧透” 更多细节露出
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发布AI海洋大模型“瞰海”
深化与东盟合作 广西南宁智慧农业加速“走出去”
东西问丨印尼汉学家韩善美:我为何研究中国形象?
